曾经掩鼻绕行的臭水塘,如今已是碧波荡漾、市民漫步嬉戏的亲水公园;曾经坑洼荒芜的泥泞地,现已建成集停车、休闲功能于一体的“连心广场”;曾经破败脏乱的旧村居,也焕新为整洁美观、安全宜居的和美家园……这些可感可及的真实变化,正是清远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政治监督重点清单,全力推动基层环境卫生改善、宜居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升级与制度机制优化的生动写照,也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聚焦清污治乱,“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清远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污水治理、垃圾清理等“脏乱差”问题,强化监督执纪,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实现垃圾规范清理、污水有效治理、环境整洁有序,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夯实生态根基、擦亮环境底色。
清城区东门塘的变迁是典型之一。湖水重现清澈,不少市民或在绿道漫步闲聊,或在篮球场上尽情挥洒运动的汗水,或亲子在休闲设施处嬉戏玩耍……而此前,东门塘垃圾漂浮、藻类滋生、水体黑臭,周边居民长期饱受困扰,一度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心病”。
清城区纪委监委下沉走访发现该问题后,迅速约谈凤城街道有关负责人,督促制定“清淤+截污+活水”系统治理方案,并通过街道纪工委、建委办、社区三级联动,实地督查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进度节点及资金使用等情况,收集群众需求建议并及时反馈,对工程拖沓、安全隐患等问题约谈整改。
在协同联动监督下,东门塘改造项目于今年4月全面完工,累计投入约1100万元,清淤3.9万立方米,并引入北江活水净化水体,不仅水质显著提升、空气质量同步改善,还同步建成了3个亲水平台、700米环湖绿道及儿童乐园,打造出集生态修复、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惠及周边群众上万人。
类似的转变,清新区的居民也颇有感触。“以前房前屋后杂物堆得多,风一吹到处飘。现在不仅清干净了,大家还主动打扫院子......”村民李大叔的感慨,道出村庄清洁行动带来的真切变化。
为推动该村庄清洁行动取得实效,清新区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直插基层一线,围绕责任落实、宣传发动、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针对部分村庄垃圾清理不彻底、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区纪委监委向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发出督办函,约谈相关责任人,推动入户宣传905场次、发放资料1.68万份,动员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1.5万人次,累计清理各类垃圾6479吨、水域漂浮物116处,村容村貌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全区159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英德市纪委监委则以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为着力点,督促各镇街全面改善圩镇人居环境。桥头镇纪委联合城乡清洁组等职能部门组建人居环境督查小组,每日对8个责任区实地检查,累计督导6轮,督促整改乱堆放、垃圾乱丢、乱贴画、乱停放、占道经营、建筑材料占道等“六乱”问题,圩镇环境秩序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聚焦安全宜居,“危旧破”整改“安居所”
围绕“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清远纪检监察机关直面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危旧破”问题,以监督利剑破局。通过强力推动危房拆除、环境整治与风貌提升,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不仅有效优化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空间,更让昔日破败的村庄焕新颜,描绘出一幅“安居”与“美居”相得益彰的乡村新画卷。
初秋的微风轻拂过连州市保安镇圩村,曾经破败不堪的危旧房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菜畦和花圃。“以前村里到处是破房子,路边杂草比人都高,现在好了,危房拆了,空地整理出来了,整个村子亮堂多了!”村民李大爷指着自家门前新开辟的小菜园,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焕然一新的变化,源于连州市纪委监委下沉督导“百千万工程”,针对村里危旧房屋多、环境卫生差的状况,推动镇党委狠抓“三清三拆三整治”,建立清拆任务清单,运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测量精准定位,建立“村申报、镇确认”台账机制,由镇村干部分片包干,村书记对重点难点户包办攻坚,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家危房,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动员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观望转变到支持参与。其中,保安村累计清除垃圾536处,拆除危旧房380栋,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这些清拆出的土地被巧妙利用,有的变成了小菜园,有的建成了小花圃,还有的改造成休闲广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以前这个三岔路口的危房可是个‘老大难’,现在拆了,视线通畅了,等车还有了地方,太方便了。”保安镇水口村村民李大爷对新建的公交候车站赞不绝口。
原来,连州市保安镇常态化监督“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时,主动介入督促整改该危房问题,安排专人跟进。在了解到该房屋属于一名老党员后,镇纪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既耐心讲解政策,又诚恳沟通交流,促使这位老党员最终主动配合拆除工作。危房拆除后,镇纪委督促相关部门对空地合理规划利用,推动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座公交候车站,不仅消除了原有安全隐患,还改善了道路交通条件,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住房安全的监督保障也在其他地区扎实推进。“我们巡察走访发现,水头镇个别特困人员的房屋墙体破旧,雨天时渗水非常严重,随时有倒塌风险。”佛冈县委巡察组马上将问题反馈至镇党委,督促其安排部门全面排查。针对铜溪村、水头社区2户半失能分散特困人员存在的住房安全隐患问题,督促镇公服办联合住建部门对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后立即启动修缮措施和适老化改造,今年5月均已完成修缮工作,有效保障特困人员住房安全。
聚焦硬件提升,“疏堵点”造就“幸福景”
清远纪检监察机关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发力,让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清除道路硬化等工程中的“拦路虎”,以扎实的“硬支撑”消除了发展“瓶颈”,换来了村容之变、民生之便,让村民的出行之路、生活之路越走越宽,百姓的幸福感更实。
“以前这片泥地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如今改造后,地面平整开阔,还新增了停车位、绿化带和休闲设施,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云雾村村民们纷纷称赞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纪委监督有力,推动惠民工程落地见效。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文旅兴起,紧邻国道新建的云雾村委会周边民宿林立,其门前1320平方米的空地,逐渐成为村民聚集地。然而,该空地因规划滞后和资金不足长期荒废,黄土裸露、坑洼遍布,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和办事体验。
该乡纪委在监督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诉求,着力推动村委会门前空地硬底化及环境整治工作。针对用地审批严、资金短缺问题,该乡纪委及时向乡党委专题汇报,推动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对外积极对接上级争取用地政策支持,对内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牵头制定建设方案。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乡纪委既深入项目建设全流程开展动态监督,又主动下沉一线与职能部门联动协作,还通过走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推动建设方案持续优化升级。
在乡党委和乡纪委“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下,泥泞荒地蜕变为功能完善、群众满意的广场,不仅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了展现民族乡风貌的窗口,真正把“烦心地”变成“连心站”。
在监督护航之下,“惊心路”也迎来了整改。“以前这段国道,人车混行太危险了,尤其晚上,大车贴着身边过,每次出门家里人都提心吊胆。”清城区飞来峡镇升平村村民李伯回忆起改造前的G240路段仍心有余悸,“现在好了,有了专门的绿道,散步、骑车都安心多了,路边还装了护栏和标牌,感觉踏实多了!”如今,全长9.1公里的绿道已全面建成,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还增加了人行道,昔日险象环生的道路变成了安全畅通的“幸福路”。
该养护工程及绿道建设工程是飞来峡镇重点民生项目,涉及总投资约956.4万元。镇纪委紧盯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等关键环节,通过全程跟踪监督,推动解决了施工协调、材料运输等多个难点问题,保障了项目于今年6月顺利完工。项目共完成835米波形梁护栏安装、8320米路肩填土等建设内容,有效提升了沿线北潦、升平、横石、石梨等村庄约5600名群众的出行安全与便捷度,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交通基础。
以“机制化”固本,让治理成果历久弥新
着眼于“百千万工程”的可持续目标,清远纪检监察机关将软件建设作为监督重点,着力健全基层监督网络和长效管护机制,督促压实日常管理责任,促进乡村环境治理从“靠人管”向“靠制度管”转变,为实现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长久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治理效能。
随着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大量资金、项目不断投入到乡村一线,基层监督任务越来越重,佛冈县纪委监委健全“镇纪委+村(社区)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监督”机制,研究制定加强村级监督、村级纪检委员履职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着力提升基层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水头镇贯通纪委监督、巡察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力量,制定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监督台账,联合多方监督力量对19个重大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督促整改质量瑕疵、问题合同等问题。
“以前村里的集体资产有无出租、租金多少,村民完全都不清楚。”水头镇纪委干部在开展协作监督时,针对王田村纪检委员反映“超低价”问题合同,联合职能部门分析研判,督促一批清理不规范合同。整治后,该村重新盘活资产资源,引进一家燃料公司,打造集加油、充电、洗车、汽修、商务为一体的优质汽车服务中心,租金从4460元/年提升至36万元/年。“这些收入为我们完善村里公共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不少帮助。”在监督推动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水头镇从落后小镇摇身一变,获评2023年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长效管护的探索也在连山展开。连山纪委监委在下沉监督中发现,上帅镇香僚村虽配有保洁员,但是垃圾清理不及时、公厕卫生差等问题仍然突出,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基础上,推动镇党委创新实施“党员带头示范+村民自愿报名”轮班保洁制度,成立52个保洁组,动态配备140余名保洁员,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有效解决问题。该镇以点带面,在全镇22个自然村普及轮班保洁制,建立一周一监督、一月一测评、一季一考核的测评制度,通过“整治+管理+考评激励”,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党群共管、长效保洁良好局面。
“我们村的环境卫生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垃圾都有了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就连公厕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进去也没什么异味。”香僚村村长看着平坦的村道,绿意盎然的道路绿化欣慰道。
监督润民生,实效暖民心。清远纪检监察机关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通过精准监督、全程跟进,以有力监督护航“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让人居环境整治真正成为惠民、利民、暖民的民心工程,助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